新聞發佈

台微體科學報告顯示 極低劑量的微脂體羥氯喹寧吸入劑型可降低心毒性並提高肺暴露量 可望成為新冠肺炎新解方

檔案下載
2020-07-15

致力於供應醫療界尚未被滿足之需求,並精於奈米藥物之研發與商品化之台灣微脂體(NasdaqTLCTWO4152),今宣布其治療新冠肺炎新方案之科學報告已由bioRxiv預印本網站公開。該科學報告中指出,台微體開發中的羥氯喹寧微脂體吸入懸浮劑具有成為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

羥氯喹寧(Hydroxychloroquine, HCQ)是一款治療瘧疾與抗發炎的藥物,在許多體外研究和臨床試驗中,都顯示能夠抑制SARS-CoV-2感染。然而,許多近期針對新冠肺炎所進行的口服劑型HCQ臨床試驗都無法顯示顯著效果,原因在於所需要達到抗病毒濃度的劑量非常的高,也帶來相對高的毒性。在台微體的非臨床藥物動力學科學報告中提到,相同劑量的可吸式微脂體HCQ和靜脈注射(代表口服)非微脂體HCQ相較,可吸式微脂體HCQ能夠延長2.5倍肺部半衰期且增加肺暴露量達30倍以上,並有較低的血液與心臟暴露量。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經氣管內投與非微脂體劑型HCQ也只能短時間滯留於肺中,隨後即迅速循環於全身,只有長效微脂體配方的HCQ才能延長滯留於肺部並達到更高的藥物濃度。可吸式微脂體劑型HCQ所需要於肺部達到局部長效藥物釋放的劑量極小,為口服劑型HCQ的近百分之一,因此可顯著降低高劑量口服劑型常見的全身性及心臟毒性。

台微體總經理葉志鴻表示:「全球性的大流行需要全球人民一起努力解決。在這空前的時代,大家都應該把人民的福祉擺第一位。台微體也希望能夠盡一份心力,由於在很久以前就意識到吸入式微脂體在治療肺部感染及發炎疾病方面的優勢,很慶幸能在疫情開始蔓延前就著手進行這個產品的研究。希望這篇報告的正向結果能夠加速促進該產品於全球的佈局,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一個新冠肺炎的新解方。」

此篇名為「A Strategy to Treat COVID-19 Disease with Targeted Delivery of Inhalable Liposomal Hydroxychloroquine: A Non-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Study」的科學報告已提交出版,目前正在同儕評審中。完整版的報告預印本可於以下連結讀取: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7.09.196618v1.full.pdf

回到上一頁